2007.05.10 關於作息, 昨天和前天差不多, 白天在餐與餐之間大概都只能睡1~1.5小時; 而18:00以後那餐之後就可以一直睡, 到21:00那餐, 還延到近22:00才吃, 吃飽後繼續睡... 我心想半夜又得起來了.
半夜二點多, Andy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在伸懶腰用力了, 並沒有哭鬧, 但我毫不思索的起來準備現搾ㄋㄟ ㄋㄟ, 再餵他,眼睛稍微睜開, ㄋㄟ ㄋㄟ就送到他的嘴裡...他閉著眼吃, 吃到80c.c.就昏睡過去了 (平常每餐已至少100c.c), 餵完後, 覺得很後悔, 因為根據這幾天的經驗, 其實這餐可以不用吃的! 哎, 算了, 當交叉比對一下各種狀況吧!
後來, Andy再醒來, 就早上06:00多了!由於早上我要去上蒙特梭利的課, 所以請阿嬤餵09:00那一餐, 據說, 那一餐的Andy就是真的清醒過來了, 對阿嬤笑很多, 連後來翻身運動也很enjoy 的笑...
關 於 作 息
回頭研究記錄的喝奶時間和量, Andy已經沒有像過去一樣, 偶爾來個點心的記錄, 矯正年齡滿月後的這二週, 奶量已進展到基本110c.c., 偶爾可以喝到120c.c., 所以餐餐要餵飽的原則已做到了!至於規律作息, 其實只要父母稍忍耐, 堅持, 一致, 其實寶寶都可以做到的.
目前喝奶的時間, 一天約7次, 3小時一次, 成形為規律的時間大約可以循固定模式如下, 及計劃被省略的時間, 目標, 雙滿月的時間
05:00 (計劃被省略), 08:00, 11:00, 14:00, 17:00 20:00, 23:00
07:00, 10:00, 13:00, 16:00, 19:00, 22:00, 02:00 (計劃被省略)
當然中間理想的三小時間距, 可以彈性調整, 就Andy的習慣, 白天其中有一餐一定會玩得很累, 而且一定要喝口"安眠母奶" 才願意睡; 安眠母奶是安慰用的,不用多, 通常吃飽後的二個小時內, 給個30 ~ 50c.c. 就保證讓他睡著, 這幾天改用親餵, 至少不用為了那30,50c.c.洗瓶子; 但這種睡眠通常都不久, 醒來後, 為了調整下一餐的時間, 就把洗澡加按摩的儀式, 讓作息在傍晚時可以調過來...
各位, 一定覺得這個媽處心積慮的要定下作息...因為我相信規律的作息一旦定下來, 寶寶的需要會更清楚, 他不會言語表達, 但他可以不用靠哭鬧, 父母的猜測來得到安慰或需要, 在父母可掌控的規律中, 寶寶應會比較有安全感
關 於 哭
雖然有些媽媽的留言提到哭太久不好, 以下是我的想法:
1. 我相信適當的哭對孩子的肺活量或是情緒是好的 (我的容忍度在斷斷續續的哭約20分, 用力哭是10 ~ 15分鐘)
2. 觀察哭聲, 和哭的時間, 給予適當的需要, 如睡到一半哭, 多半是為了排氣拍嗝; 傍晚也會小哭一場(適時的發洩一下), 玩累想睡也會哭, 給幾口親餵的ㄋㄟ ㄋㄟ (安眠母奶)...
3. 不要常抱, 因為喝奶時已經在抱了, 每一餐喝奶加打嗝是1小時, 所以一天至少有7~8小時在抱寶寶; 況且抱是肌膚接觸的其中一種, 所以也可以改用按摩, 或是讓他躺下, 拉他的小手同他說話,所以不一定要抱.
4. 在Andy有睡意時, 若打過嗝就不准抱, 要直接送上床睡覺...沒有搖, 沒有抱等安撫動作幫助入眠...一般父母願意這樣做, 但不願意持續, 尤其孩子大的時候, 就會開始和孩子拉距戰...我聽過很多父母總是抱怨, 孩子很大很重了,仍要抱, 不然就哭給你看...
總之, 理論歸理論, 經驗歸經驗, 孩子有不同的特質, 人性的彈性還是有的...各位爸媽, 不用擔心...很願意跟各位分享, 我的堅持.
半夜二點多, Andy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在伸懶腰用力了, 並沒有哭鬧, 但我毫不思索的起來準備現搾ㄋㄟ ㄋㄟ, 再餵他,眼睛稍微睜開, ㄋㄟ ㄋㄟ就送到他的嘴裡...他閉著眼吃, 吃到80c.c.就昏睡過去了 (平常每餐已至少100c.c), 餵完後, 覺得很後悔, 因為根據這幾天的經驗, 其實這餐可以不用吃的! 哎, 算了, 當交叉比對一下各種狀況吧!
後來, Andy再醒來, 就早上06:00多了!由於早上我要去上蒙特梭利的課, 所以請阿嬤餵09:00那一餐, 據說, 那一餐的Andy就是真的清醒過來了, 對阿嬤笑很多, 連後來翻身運動也很enjoy 的笑...
關 於 作 息
回頭研究記錄的喝奶時間和量, Andy已經沒有像過去一樣, 偶爾來個點心的記錄, 矯正年齡滿月後的這二週, 奶量已進展到基本110c.c., 偶爾可以喝到120c.c., 所以餐餐要餵飽的原則已做到了!至於規律作息, 其實只要父母稍忍耐, 堅持, 一致, 其實寶寶都可以做到的.
目前喝奶的時間, 一天約7次, 3小時一次, 成形為規律的時間大約可以循固定模式如下, 及計劃被省略的時間, 目標, 雙滿月的時間
05:00 (計劃被省略), 08:00, 11:00, 14:00, 17:00 20:00, 23:00
07:00, 10:00, 13:00, 16:00, 19:00, 22:00, 02:00 (計劃被省略)
當然中間理想的三小時間距, 可以彈性調整, 就Andy的習慣, 白天其中有一餐一定會玩得很累, 而且一定要喝口"安眠母奶" 才願意睡; 安眠母奶是安慰用的,不用多, 通常吃飽後的二個小時內, 給個30 ~ 50c.c. 就保證讓他睡著, 這幾天改用親餵, 至少不用為了那30,50c.c.洗瓶子; 但這種睡眠通常都不久, 醒來後, 為了調整下一餐的時間, 就把洗澡加按摩的儀式, 讓作息在傍晚時可以調過來...
各位, 一定覺得這個媽處心積慮的要定下作息...因為我相信規律的作息一旦定下來, 寶寶的需要會更清楚, 他不會言語表達, 但他可以不用靠哭鬧, 父母的猜測來得到安慰或需要, 在父母可掌控的規律中, 寶寶應會比較有安全感
關 於 哭
雖然有些媽媽的留言提到哭太久不好, 以下是我的想法:
1. 我相信適當的哭對孩子的肺活量或是情緒是好的 (我的容忍度在斷斷續續的哭約20分, 用力哭是10 ~ 15分鐘)
2. 觀察哭聲, 和哭的時間, 給予適當的需要, 如睡到一半哭, 多半是為了排氣拍嗝; 傍晚也會小哭一場(適時的發洩一下), 玩累想睡也會哭, 給幾口親餵的ㄋㄟ ㄋㄟ (安眠母奶)...
3. 不要常抱, 因為喝奶時已經在抱了, 每一餐喝奶加打嗝是1小時, 所以一天至少有7~8小時在抱寶寶; 況且抱是肌膚接觸的其中一種, 所以也可以改用按摩, 或是讓他躺下, 拉他的小手同他說話,所以不一定要抱.
4. 在Andy有睡意時, 若打過嗝就不准抱, 要直接送上床睡覺...沒有搖, 沒有抱等安撫動作幫助入眠...一般父母願意這樣做, 但不願意持續, 尤其孩子大的時候, 就會開始和孩子拉距戰...我聽過很多父母總是抱怨, 孩子很大很重了,仍要抱, 不然就哭給你看...
總之, 理論歸理論, 經驗歸經驗, 孩子有不同的特質, 人性的彈性還是有的...各位爸媽, 不用擔心...很願意跟各位分享, 我的堅持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