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 給父母的提醒, 就是要提醒我的, 有很多話語意含豐富, 需要用自省的方式來看自己。
我們不是完美的父母, 但我們是好父母, 是願意改變的父母。
這句話是從周玉筍老師的親職講座, 研習或演講中學習來的, 她常用這句話提醒我。
孩子需要父母的回應不是反應
孩子成長過程中, 跌跌撞撞, 在父母身上看到反應, 即情緒反應, 多過於我們對孩子的回應, 回應是指導, 是看法, 甚至只是傾聽...。
情緒要支持, 規則要堅持
情緒像流水, 需要疏通, 不是壓抑, 阻隔, 文化教我們: 男兒有淚不輕彈, 不哭固然是勇敢的一種表現, 但是內裡被安慰, 理解的需要, 看不見, 難道不重要嗎?
然而規則要堅持的部分, 常被孩子煩到一個地步, 父母就妥協了, 不用細說, 父母多少都有這樣的經驗, 不然不會有"哭的孩子有糖吃"這句俚語。
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
在好幾次親職講座中, 我總感覺到自己最需要被調整, 自己最需要被改變, 如果我學的是教養高EQ的孩子, 但我自己情緒管理卻有問題, 那我教養得出高EQ的小孩? 在基督信仰的教導裡, 總是要先除去眼中的樑木, 才能拔別人的刺。 我要時常在基督裡, 成為那新造的人, 我的改變, 是明日生命的盼望, 包括孩子的生命, 家人的關係。
待續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