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Drop Down MenusCSS Drop Down MenuPure CSS Dropdown Menu

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

[轉載分享]如厠訓練原則(1)

這幾天在整理資料時,發現之前上0-3歲蒙氏居家教育時,老師發的一份講義是關於嬰幼兒如厠的過程和引導訓練的建議,除了引用之外,再加點安弟的訓練經驗,給大家作個參考。

 

孩子排泄發展過程:

1)嬰兒期:新生兒一天會有近二十次的尿,餵母乳者的大便次數也會近5-10次,這些都是正常的。此時,重要的是,讓孩子一直保持感覺屁股乾爽舒適。所以布尿布是合宜的,同時又環保。

=>(安弟媽:我很多朋友都用布尿布,但是安弟並沒有,因為知道布尿布時Andy已很大了,加上自己帶孩子似乎忙不過再洗一堆尿布;孩子太大換布尿布就經濟似乎不太划算,當然,就環保而言實在刻不容緩。)

有些孩子很小,就有能力表達他的不舒服,當一以哭表達不舒服時,就要幫他換掉。此時,用以建立信任感很重要,同時肯定孩子有能力表達自己的良好互動。二者,可以建立往後訓練基礎,因為孩子喜歡乾爽的感覺。

在換尿布的過程中,即可開始和孩子建立對話,輕柔的更換尿布或按摩他的雙腳,讓孩子覺得換尿布是舒服又自然的過程。

=>(安弟媽: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經歷換尿布時,孩子逃脫,翻身或抗拒的時候,仍得小心應對處理。在安弟開始有這樣的反抗時,當時的他還似非懂,我們是輕打他的腿,頗有成效;但稍大一點,我們是數數,讓孩子有預期結束的等待。)

 

2)幼兒期:我們採取跟隨孩子的能力,逐步漸進的方式。

如厠的生理能力:

  1. 孩子要能控制他的括約肌。
  2. 要能儲存一定的尿量。(二小時左右沒有尿尿)
  3. 同時腦神經要能感受尿意。

配合孩子的動作能力做練習:

  1. 介紹能站穩的孩子練習坐小馬桶。
  2. 介紹能說話的孩子以固定的言語告知照顧者。
  3. 引導孩子自己穿脫褲子。
  4. 介紹大人上厠所的位置。(安弟媽自己加的。)

以正面的態度和語言,以包容瞭解的方式引導孩子。不過度期待,也不低估孩子。

3)注意事項

孩子的如厠和他與大人的信賴關係有密切的關連。

訓練的基本原則:四不一沒有,不要太早,不要太急,不要太嚴厲,不要太突然。沒有何時該拿下尿片的規定,孩子的如厠發展能有力很大的差異(應該是說,我們要尊重與了解孩子如厠訓練配合能力間的差異性。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